和记娱乐怡情

行业资讯

快充超充一定会损害电池吗?

日期:2023-12-19

作者: 胡彦 潘亮 来源:金羊网

近日,广州的新晋车主钟先生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,他担心快充超充会严重折损电池寿命,以后只会选择慢充。记者走访市场发现,有这类担忧的车主还不少。此外,市场上还存在“新车充电要先耗尽电”等流言。

厘清事实,破解流言,对于提升消费品质、优化消费环境、助推相关企业生产发展有所裨益。此外,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、充电桩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,今年全国两会上,汽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,畅谈如何从“电”出发,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新车首次充电要放完吗

“新车充电要先耗尽电,从零充到一百”,在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,像这样的谣言依然存在。这条谣言的产生,可能可以追溯到非智能手机年代。

当时的手机使用镍铬电池或镍氢充电电池,消费者习惯于在首次充电时,先把电用完,再充满电。当时广为流传的说法是,这类电池具有一定的“记忆效应”,如果在电没有用完时就给手机充电,电池内容物会产生结晶,使电池“误以为”已经没电,长此以往,电池容量会降低,直至完全不能储存电能。

电池发展至今,新能源车所用的电池均属于化学电池,常见的有铅酸、钛酸锂、钴酸锂、磷酸铁锂、镍钴锰、镍钴铝这5种动力电池。而不论常见的电子设备还是新能源汽车,锂离子电池都是现阶段主流选择。锂化合物用作电极材料,石墨用作负极材料。

据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介绍,在所有已商用的电池中,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(单位体积所存储的电能)和比能量(单位质量所存储的电能)是最高的,同时,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很长,优秀的三元材料电池循环寿命可以达到3000次以上,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达到上万次,一天一充的话分别可以用8年和27年。此外,锂离子电池还有质量轻、污染小、无“记忆效应”的优点。也就是说,使用此类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无须先把电用尽再充满。

目前,新能源车充满一次电能行驶100到200公里左右,可以使用一天到一周再充电。据一些4S店店员介绍,首次充电可以充满,在电量剩余20%左右时开始充电为好。最重要的是,浅充浅放较为保险,要注意避免过充、过放、欠充,根据充电器指示灯颜色来判断是否可以充电。因此,一般也建议消费者选择白天充电,以便控制充电时间。

快充超充电池一定会折寿吗
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不断提升,车桩比高居不下导致“等桩难”、假期“一桩难求”。在“充电焦虑”的推动下,新能源车超充时代来临,我国正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,2022年我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近一倍。随之而来的是另一重焦虑:快充超充会导致电池折寿。

所谓慢充是指交流充电,一般需要6到8个小时才能将电池充满。快充、超充则是指大功率直流充电,只需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,即可充电至80%或以上。一般超过1C的充电倍率即认为是快充。1C指一节电池的全部容量,1C充电意味着用1小时将电池充满电。

真正与电池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,主要是热管理、BMS(电池管理系统)等。

图书《汽车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(2021)》提到,影响电池健康度的9个常见因素包括:电池当前容量、电池内阻、充放电深度、充放电速率、自放电率、过充与过放、循环次数、充放电电流和温度。其中,在充放电速率方面,高倍率充电时,电池可能温度升高过快,给热管理新增难度,导致电池健康度恶化。

而BMS被称为电池的“保护神”,能对电池状态进行检测与分析,避免过放,延长电池使用寿命。

使用安全可靠的热管理系统、BMS等,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健康。例如,2021年年报显示,宁德时代已拥有以及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10222项,包括模组、BMS、热管理、热安全在内的电池系统等。2022年11月,宁德时代申请的“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”专利获授权,该技术可对电池调温提升续航。使用这类大厂提供的产品与服务,并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,那么正常的快充超充对于电池的损耗相对而言可以忽略。

助推电池产业打通充电“堵点”

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。动力电池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,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而充电基础设施的高速增长,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。接下来,如何持续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,优化充电网络布局,是待解的重要命题。

近年来,国内电池储能产业快速增长,但是产品良莠不齐。

全国政协委员,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,加快动力电池“护照”及配套政策研究,并指出电池储能需核电级安全保障。按照他的设想,“电池护照”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,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。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通过“电池护照”,简单直接的查阅电池产品的相关信息,这样能够对电池碳足迹、回收溯源、梯次利用等提供数据基础。

全国人大代表,长安汽车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朱华荣则建议,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化,加快推动锂资源等矿产资源开发布局。

同时,目前,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、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。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,2022年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.4万根。截至2022年9月底,广东省拥有345126根公共充电桩和19116个充电站。

直流充电桩需求也十分旺盛。在公共类充电桩中,目前,交流充电桩仍占主流,但直流快充有望提速发展。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《2021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》,直流充电桩已成为99.3%用户的首选。

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、研究员盘和林看好超充未来的发展。对比换电与充电,他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,换电比较适合公共租赁交通,但在私家车领域,换电并不太适宜,应用场景不够广泛。故而超充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。

但各地公共充电站“冷热不均”“充电焦虑”仍广泛存在。

全国人大代表,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、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刘勇建议,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,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、科学布局。

全国人大代表,西南交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、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张祖涛则建议,整理“僵尸桩”,释放场站和电力容量,统一充电APP。


转载于http://www.batterychn.com/newinfo-1003-2


版权所有© 江西和记娱乐怡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备案:赣ICP备85253143号-1 技术支持:1685610330736036.png

come-here